打造多彩校园“美术+”课堂 ——惠州学院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在行动

发布者:赖成业发布时间:2021-11-23浏览次数:50

   2021年下半年,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以“美术+”为模式,将美术与音乐、诗词、体育等元素结合,在对口帮扶的龙门县路溪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美育浸润活动,如中华传统诗词与拼贴画、龙门农民画风车创作……等等,有效带动了对口中小学校美术课堂的特色化、创新性开展。




案例一:“美术+体育”的龙门农民画创作初体验

    “你们知道在龙门有一种画很出名,叫什么画呢?”“是龙门农民画!”随着老师的介绍,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完成了一个个色彩缤纷的“农民画”配色的风车。下课后,孩子们拿着风车在操场上一圈又一圈的跑,让并不宽敞的校园显得活泼又鲜亮。这就是以“美术+体育”的课堂,让孩子们在下课后有了畅跑的理由。


案例二:“美术+诗词”的传统古诗词拼贴画创作

    “‘两岸猿声啼不住’是怎么表现的呢?小朋友看看手里的拼贴材料有什么?”美术学院的小老师采用提问教学法,启发着三年级的同学们,在老师们的指导下,同学很快就照着自己的理解拼贴出诗词画。在一旁听课的班主任也听得很投入,表示没想到平时教授的语文知识居然能在美术课堂上得到检验,拓展了她对美术课堂的新认知。


案例三:“美术+音乐”的乐器形态装饰图案设计

    “音乐也是有图形色彩的,那我们试试将色彩和图案装饰在乐器上,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乐器?”五年级的同学迎来了属于她们的创作挑战。有的同学小心翼翼、不敢落笔,小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他们用二方连续图案来表达音乐的节奏;有的同学大笔挥毫,小老师也悉心鼓励,让他们贯穿乐器的形状表现最美的装饰。

  

    实践证明,“美术+”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因应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挑战,选择贴合孩子能力特性的主题进行创作。该模式深受路溪学校的师生喜爱,既体验了美术创作,又感受了其在多领域展现的美感,成为了路溪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“一校一策”,也为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与专业创作的平台,切实为大、中小学生营造了艺术浸润心灵的氛围。  

    路溪学校的美术教师陈丽媚感叹道,学校大部分儿童都是乡村留守儿童,学生除了在学校外就很难获得美育熏陶,但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单薄、教学理念不新、场地陈旧等因素很大程度限制了学校的美育教育,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切实提高了学校的美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。

    接下来,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将继续按照“一校一策”的实施方案,努力开拓创新浸润模式,因校制宜地将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走深走实,进一步加强美育精准帮扶,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龙门县的美育教育氛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撰稿:吴冠聪

签发:李帆